导    语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庆祝2018年4月18日“国际遗迹遗址日”,宣传我省2017年度重要考古新发现,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2018年4月22日和5月5日,“启封中原记忆,感知河南考古——2017年度河南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在河南郑州举办。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新郑郑韩故城遗址考古发掘、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等2个项目,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许昌人”头骨化石研究项目,以及入选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发掘、北宋东京城顺天门(新郑门)遗址考古发掘、荥阳青台遗址考古发掘等项目在报告会上亮相。
 
 
 
 
东亚人从哪里来?——许昌人考古发现研究新突破
这些研究成果以李占扬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中国许昌出土晚更新世人类头骨研究》(Late Pleistocene archaic human crania from Xuchang, China),发表于2017年3月3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国外学者评价:“中国正在改写人类演化的历史”。该成果被科技部评为“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此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号111-2-09)等基金项目的支持。 [详细]
 
 
 
宋东京城顺天门(新郑门)遗址考古发掘
宋东京城顺天门(新郑门)遗址考古发掘是北宋东京城遗址考古史上规模最大、发掘地层最完整的一次考古发掘,也是首次对东京城城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示了顺天门主城门的规模、形制、基础建筑方法,五代至北宋时期该门址由单门道到三门道、瓮城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等,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古代都城中最早的方形瓮城遗址,填补了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史的空白,为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布局、古代都城城门形制演变、开封城市发展史、黄河泛滥史及宋代至清代陶瓷器标本断代与研究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珍贵考古资料。本次发掘是黄泛区考古的一次成功案例,是古今重叠型城址考古的一次有益探索。[详细]
 
 
 
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经过多年来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首先确认了东汉时期帝陵陵园的总体布局。东汉陵园采用内外陵园制度。内陵园是以帝后合葬墓为中心,周边有周垣或道路环绕。外陵园以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为主,集中分布在内陵园的东北侧。其次明确了东汉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征。帝陵封土平面为圆形,直径多在130米以上,墓葬为长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为南向,长50、宽9米以上,且内收多级台阶,墓室为方形甲字形回廊墓。此外,文献中记载的“石殿”、“钟虡”、“寝殿”、“园省”、“园寺吏舍”等东汉帝陵陵园诸要素初步确认。[详细]
 
 
 
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
郑韩故城采取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边研究的原则,将漫长岁月中深埋地下的郑韩荣耀一一揭露,成为中原文化史书上永放光彩的一页。其发现不仅为科学制定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展示与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后世复原历史场景、传承历史文明提供有力的实物支撑。[详细]
 
 
 
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发掘
2001~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区东中部发现东西并列的3号和5号基址,二者中间以通道和暗渠间隔。3号基址由至少3进院落院组成,院内发现2排5座贵族墓葬,出土包括绿松石龙形器在内的较多精美文物。为全面、深入了解二里头文化早期大型夯土基址的形制、结构、年代变迁,以及相近区域的遗存分布情况和时代性变化、宫室营建制度等课题, 2010~2011、2014~2017年又对5号基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基本厘清5号基址的平面布局、结构、年代变迁等问题。 [详细]
 
 
 
荥阳青台遗址丝绸起源项目
青台遗址是中原地区一处著名的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的遗址,此次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揭示了文明因素在郑州地区仰韶晚期遗址中的孕育,进而为探索中国文明形成早期发展过程中的人类精神世界和文化成就,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的社会与精神文化研究等相关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详细]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36365com
版权所有:36365com 未经36365com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